分類: 新聞中心

✦前言

华为於2019年推出的HarmonyOS鴻蒙,被視為一種全新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它不僅僅是手機操作系統的延伸,更是一個面向未來的多設備互聯生態平台。鴻蒙系統的誕生緣起於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面對全球技術競爭加劇及部分國家的限制措施,華為意識到必須依靠自主研發建立自己的生態體系。鴻蒙系統作為華為的回答,旨在創造一個開放、智能、安全的操作系統生態。

釘釘為了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使用訴求,支援多個平台,包括手機、折疊屏、Pad、PC等。無論是外出辦公的員工,還是辦公室內的團隊成員,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溝通和協作。這種背景和鴻蒙系統「多設備互聯生態平台」的理念相互契合。並且釘釘作為一款重交互體驗、用戶體量億級的產品,也同時是鴻蒙系統在「多端協同、一多適配」上的一次挑戰性實踐。

於是釘釘鴻蒙團隊和華為技術團隊一起,耗時近一年時間打造了純血鴻蒙版釘釘。鴻蒙版釘釘首批支持了IM消息、AI助理、語音會議、日程、通訊錄、釘盤。近期更新了審批、考勤、視頻會議、工作台的核心功能。此外鴻蒙專屬版釘釘也已開放內測,滿足專屬客戶的App打包、品牌定制、基礎安全能力。目前鴻蒙版釘釘在應用市場的下載量達到了48萬次,也充分表明了用戶對鴻蒙版釘釘的需求。但我們深知,相對標準版釘釘,鴻蒙版釘釘在產品功能上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相關迭代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作為最先支持華為鴻蒙原生的應用之一,釘釘將華為原生鴻蒙系統作為核心支持的系統,並基於鴻蒙系統架構的先進性,對釘釘產品體驗展開了探索和創新嘗試,本篇文章將從三個差異化體驗展開介紹純血鴻蒙版釘釘背後是如何思考的:

1. 多屏一致體驗

基於鴻蒙系統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的特性,釘釘在手機、折疊屏、Pad等多設備間實現多端一致的絲滑體驗。

2. 跨設備互聯

借助跨設備服務互通,應用接續,多窗設計等特性,讓信息在多設備多屏之間自由流轉。鴻蒙版釘釘還可以實現多設備的高效互通,讓音視頻會議實現無縫接續和跨端流轉。比如,會議中途想切換設備,只需要將兩台設備靠近,釘釘的圖標便會自動彈出,無縫聯通到另一台設備上。

3. 智能化

鴻蒙版釘釘結合了小藝智能體的能力,支持直接通過小藝了解相關會議日程並快速入會,也可以通過語音指示邀請同事入會討論重要事項。「小藝建議」還可以在會前智能提醒,避免錯過會議時間。

✦多屏一致體驗

鴻蒙系統的特點

為了打造「萬物互聯」的生態圈,鴻蒙系統應運而生,其獨特的戰略布局為「1+8+N」。

「1」 代表著智能手機這個核心入口;「8」 則涵蓋了Pad、PC、穿戴、智慧屏、AI音箱、耳機、VR、車機等八大設備;而 「N」 代表著萬物,即無限可能的泛IoT設備。即人們通過智能手機這個便攜式指揮官,輕鬆管理和控制整個鴻蒙生態系統。這意味著生態圈內的多設備的信息和體驗的互聯互通尤為重要。

隨著終端設備形態日益多樣化,應用設計需要考慮界面能適配不同的屏幕尺寸、屏幕方向和設備類型。同時還需要保持多設備體驗的連續性,改善多端獨立的設計、盡可能降低開發者的工作量和維護成本。因此,鴻蒙系統提出了「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我們簡稱為「一多」。

「一多」體驗目標

在釘釘鴻蒙的研發設計階段,我們深入理解鴻蒙系統的核心設計理念,結合釘釘客戶端自身特點,明確我們要堅持走「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的路線。但實踐起來也需要一點點摸索,因為「一多」設計並不是簡單的按屏幕尺寸進行寬度自適應。釘釘作為一個辦公生產力平台,是一個重交互重體驗的工具,設計初期就需要考慮不能過多改變老用戶的使用習慣,且不能降低用戶的使用效率。

經過多次探討和結合實際案例,釘釘確定了以下原則:

「一多」設計原則

「搭積木」式設計:

頁面內容就像是一个个的積木零件,而釘釘的框架就是積木的總工程師。框架層制定好頁面容器在不同尺寸、不同設備上的形態,靈活多變;而頁面內容是流動性的,可自適應頁面容器。例如下圖的搜索功能,在手機上是在獨立的頁面,在折疊屏上新開的頁面,而在Pad上則是以對話窗的形式,更符合用戶習慣。就這樣,框架制定好統一的搭積木規則,用戶使用鴻蒙時整體的體驗更統一;而業務接入鴻蒙系統時只需做好簡單的寬度適配,來減少用戶切換系統或設備時的學習成本。

利用鴻蒙系統特性:

充分利用跨設備互聯互通等系統特性,增強應用多屏多窗的分佈式體驗,鎖屏時的實況窗口進行會議開始提醒,視頻會議適配折疊屏懸停態等,來達到高效協同辦公的目的。

利用鴻蒙系統特性:

充分利用跨設備互聯互通等系統特性,增強應用多屏多窗的分佈式體驗,鎖屏時的實況窗口進行會議開始提醒,視頻會議適配折疊屏懸停態等,來達到高效協同辦公的目的。

「一多」框架下的多窗體驗

在鴻蒙的硬件生態中,存在直板手機,折疊屏手機,三折疊手機,Pad,甚至智慧大屏,車機等多種屏幕。而鴻蒙系統也提供了多窗口能力,支持全屏,懸浮屏,分屏,自由多窗等多種模式。

因此在鴻蒙設備上,考慮到釘釘辦公生產力的定位,我們在框架上增強了多窗口的能力設計,從而發揮大屏優勢,可在釘釘上進行多任務高效協作。如折疊屏上可以拆分獨立會話窗口,方便用戶一邊查看消息列表,一邊在群裡進行回復。

而在Pad上自由多窗的模式下,更是進一步提升辦公生產力,發揮多窗多任務的極致效率,通過窗口的自由拆分,可滿足用戶類似PC多任務操作的體驗。如在釘釘開音視頻會議的時候,可依然在群裡進行即時溝通;或者一邊查閱文檔,一邊在視頻會議中發言。

✦跨設備互聯

鴻蒙系統通過強大的分佈式技術,實現了不同設備間的無縫連接,用戶可以在手機、Pad、智能穿戴設備等多種終端上使用釘釘,保持信息的同步與流暢。無論是在手機上創建會議,還是在Pad上編輯文檔,鴻蒙版釘釘都能實時同步各個設備上的信息,讓用戶在不同場景下都能保持高效的辦公體驗,並且無論在哪一端使用釘釘,用戶都能享受到一致的界面設計和操作體驗,減少學習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多設備接力-文件傳輸

發送圖片是釘釘溝通場景很高頻的一個操作,當用戶正在辦公桌前使用桌面端釘釘辦公時,想發送一張手機相冊中的圖片,就需要打開手機,登錄手機版釘釘,找到聊天框,選擇發送圖片。當時使用鴻蒙版釘釘後,就可以直接在一臺設備中喚起「設備互聯」,從另一臺設備中選中要發送的圖片。

多設備接力-跨設備入會

對於忙碌的職場人來說,常常會遇到一個煩惱:正在Pad上參加會議時,突然領導要求處理一件急事,不得不離開座位,這時就十分尷尬,可能會錯過會議中的重要內容。不過,鴻蒙版釘釘提供了一個更人性化解決方案。只需將手機靠近Pad,釘釘的圖標便會自動彈出,會議內容會無縫接續到手機上。無論會議進度、畫面,甚至是內容,都能保持不變,讓你隨處隨地保持在線狀態,方便關注會議動態。

多設備接力-跨設備剪貼板

在釘釘上收發消息、編輯文檔是一件再常見不過的事,高頻的文本編輯操作在多設備協作場景下,有時會變得比較費力,例如一段在手機釘釘上和同事溝通的會議要點,想轉發到桌面上正在編輯的文檔。而鴻蒙版釘釘允許用戶在一個設備上複製文本、圖片或文件等內容,然後輕鬆地在其他設備上粘貼,極大地方便了跨設備的信息共享和協作。具體而言,用戶只需要在一個設備上選擇內容並複製,接著在另一台與同一華為賬號綁定的設備上粘貼即可。這一跨設備剪貼功能有效地打破了傳統設備間信息傳遞的壁壘,讓用戶在使用手機、Pad和電腦等多種設備時,能夠實現更無縫的操作體驗。除了提高效率之外,這項功能也適用於遠程辦公和團隊協作,使得信息在不同設備之間的流轉更加順暢。

✦智能化

智能化是今年釘釘的戰略目標,釘釘致力於通過AI和數智化技術,面向多元客體人群,打造AI生產力平台,幫助企業從業務到組織模式實現深度進化。基於全新的鴻蒙系統,釘釘與鴻蒙原生智能體小藝智能深度融合。

AI小藝翻譯並總結文檔

當用戶在釘釘聊天裏收到一個文件時,一看文件內容很長,甚至還是英文,閱讀起來耗時耗力。如何快速翻譯或者快速瀏覽總結呢?可以直接在查看文件時召喚鴻蒙小藝智能體,簡單幾步操作,幾千字的文稿幾秒鐘就能讀完。

AI小藝快速拉會

釘釘裏會議也是高頻功能。有時候用戶在開車,走路等不方便操作手機的場景時,可以直接喚起小藝,通過語音對話了解會議日程相關的時間、參會人等內容,並讓小藝幫助快速入會,也可以便捷地用語音拉同事一起開會討論重要事項。此外,小藝建議還可以在會前提醒用戶,在鎖屏介面的小組件顯示開會時間,避免用戶錯過會議時間。

✦不止於創新,更專注細節

除了功能上的創新,在基礎體驗上,釘釘團隊也花了一番功夫。作為全新的鴻蒙版的釘釘,不再受到各種歷史原因的限制,所以可以更好發揮,力求在體驗上做到多端中的最優體驗。結合了Android版釘釘和iOS版釘釘的優點,根據過往經驗,力爭將鴻蒙釘釘做到體驗最佳。

案例 1:複雜頁面打開更流暢

使用Android版釘釘時,你可能會發現每次進入通訊錄組織結構頁時,列表總是需要重新加載,導致會有加載態的閃爍,而且加載速度慢,讓人有些不便。然而,在鴻蒙系統中,這一體驗得到了顯著提升。每次打開通訊錄組織結構頁的速度提升了85%。而當你想返回之前的界面時,體驗也變得更加流暢。雖然這只是毫秒級的提升,但讓用戶更加舒心。(以下示意圖速度放慢了1倍)

案例2:多模態介面適配更靈活

選人組件作為通用能力,與其他頁面不同,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全屏頁面、側邊欄、對話框,在不同的設備、不同功能場景需要適配有不同的展示形式;同時底部的「選擇確認欄」需要在鍵盤彈出時被頂到鍵盤上避免遮擋,因此「選擇確認欄」距離底部的高度計算方式也需要適配不同的場景,尤其是鴻蒙特有的自由多窗模式。

番外篇:認真對待細節問題,努力提升體驗

純血鴻蒙版釘釘是釘釘鴻蒙團隊與華為技術專家們共同努力的成果,旨在華為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上,探索一個具有示範意義的實踐案例。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為使用鴻蒙系統的用戶提供更加原生化、智能化的辦公協作體驗,同時也期待能在推進中國科技自主創新過程中,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未來,我們將努力探索更多創新功能,並不斷改善用戶體驗。通過這些努力,我們希望能為數字辦公的新篇章貢獻一份力量,讓每一次溝通變得更加高效和富有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