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中心

2024年12月6日,西安汽車職業大學與阿裡巴巴集團旗下之釘釘(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釘釘」)在阿裡巴巴西溪A區順利簽署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探索數智化人才培養的新標準和新模式,推動教育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職業人才。

當天,西安汽車職業大學副校長張陵、教務處處長兼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左浩、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李鈺哲、計算機工程學院副院長姚會娟、教務處辦公室主任李妍潔,釘釘產學研負責人應歡歡、西北區總經理鄭斌,西安嵩碩博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新等代表出席儀式,儀式由釘釘西北區總經理鄭斌主持。

儀式上,釘釘西北區總經理鄭斌進行開場致辭,隨後釘釘產學研負責人應歡歡致辭,並共同與西安汽車職業大學副校長張陵、教務處處長兼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左浩共同探討AI時代的創新人才培養。

01|AI時代的創新人才培養

本次會議在釘釘西北區總經理鄭斌的開場致辭中拉開帷幕。鄭斌首先向本次參會的學校代表表示了熱烈歡迎,並表達了對此次合作的美好願景和深切期待。隨後簡要概述了會議的主要議程,為接下來的討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接下來釘釘產學研負責人應歡歡在致辭中彙報了釘釘產學研建設的整體方案內容以及合作初衷。她表示,在當前數字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時代,數字技術與智能技術緊密結合,不僅實現了數據處理、決策支持和業務優化的智能化,還共同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深刻變革。近年來,政府陸續發佈了互聯網+、新基建、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數智化戰略逐漸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重點。隨著越來越多的產業加速數智化轉型,產業界對創新型數字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這一問題也愈發凸顯。

她提到,釘釘在全国範圍內已擁有超過7億用戶,覆蓋了2500多萬個組織,遍布135個城市,並服務於政務、教育、製造、醫療、互聯網、零售和物流等20多個國民經濟行業。特別是在教育領域,釘釘服務了21萬所學校和800多萬名教師,佔據了全國教育機構的近一半。基於如此龐大的用戶基礎,無論是產業端還是教育端,釘釘通過結合AI和低代碼技術產生的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將教育體系與實際產業發展更緊密地聯繫起來,從而培養出能夠滿足新時代需求的專業人才。

02|與釘釘共建西安汽車職業大學學生的人才培養標準

「教育領域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教育的變革要與時代与时俱进。」西安汽車職業大學副校長張陵指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特別是在當前這個高度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之下,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深入思考如何培養出能夠滿足新時代需求的學生。

針對職業教育領域,張校長特別提到,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必須充分考慮企業對員工的具體要求。這意味著從課程設計到實踐訓練的所有環節都應當緊密圍繞著行業標準來展開。每個專業都有其獨特性,因此需要明確該專業畢業生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類型,並基於此來定義所需掌握的關鍵技能。為了確保學生能夠達到預期的能力水平,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至關重要,共同制訂符合就業市場需求的學習標準尤為關鍵。

張校長希望能與釘釘合作,共同構建一套既科學又實用的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出一批既能應對快速變化的技術挑戰又能滿足特定行業需求的創新人才。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為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03|AI+低代碼驅動下的信息化建設新方向

在研討過程中,釘釘向教務處處長兼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左浩現場展示了釘釘AI與低代碼技術的功能。左處長對此表示高度認可,並指出,學校可以優先考慮培養教師隊伍,使教師團隊快速掌握相關技能,成為既精通專業知識又擅長運用新技術的「雙師型」教師。這樣的教師團隊不僅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還能更好地支持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工作。同時,可以基於釘釘上的企業資源,邀請行業專家走進校園舉辦專題講座,以此加深學生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此外,鑒於AI+低代碼平台具備軟硬體無縫對接、易於集成且用戶友好的特點,左處長建議,未來可以將這項技術廣泛應用於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之中。例如,通過AI+低代碼構建校園訪客管理系統或教務管理系統,這不僅能夠簡化開發流程、降低維護成本,同時也為師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進一步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

04|簽約儀式

研討過後,西安汽車職業大學✖️釘釘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正式舉行,由西安汽車職業大學副校長張陵與釘釘產學研負責人應歡歡共同簽約。未來,釘釘與西安汽車職業大學將結合最新的信息技術成果與教育理論實踐,推動教育與技術之間的深度融合,培養出一批既掌握紮實專業知識又具備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釘釘產學研」

「釘釘產學研」 我國經濟社會已進入數字化時代,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而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大量的AI數字化應用型人才,釘釘聯合高校通過實施產教融合戰略、搭建企業數字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平台、構建企業數字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企業需要的AI數字化應用型人才。>>>點此鏈接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