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鑄就華夏之魂;滔滔黃河,吟唱著中華夢想……」黃河交通學院的校歌,不僅傳達了這所以母親河命名的學府對華夏文明傳承的執著信念,更彰顯了其作為河南省唯一專注於交通運輸人才培養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新時代背景下勇於探索教育數智化的決心與智慧。
多年來,黃河交通學院以釘釘為智慧辦公平台,以師生的信息化需求為導向,持續推進學校的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學校教學、管理和服務的全面革新,師生通過手機就可以掌上辦理 80% 以上的業務,真正落實了學校「讓數據多跑路,師生少跑腿」的目標。
2015年,在數字化變革、智慧校園概念剛剛開始興起的時候,黃河交通學院就敏銳覺察到了高校信息化轉型的風向變化:當時擺在學校面前的首要難題就是重要信息的及時傳達和確認,傳統的OA辦公系統又不便於移動端操作,即使採用群發短信效果也不盡人意,且次數多了費用也是個問題……
究竟有沒有一個好用的工具能夠「根治」這個問題呢?
帶著這個問題,負責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常本超老師遍尋「良方」,終於,功不負有心人,常老師在圖書館閱覽室翻閱一本計算機雜誌時,偶然發現了釘釘這款應用介紹。釘釘所宣傳的即時通訊、消息必達等功能,這不正是解決學校信息傳遞不暢、反饋不及時問題的「良方」嘛!
於是,常老師決定先在自己所在的部門試用,並很快發現釘釘不僅支持不限量的消息發送,消息發送後還能及時自動反饋,對於未安裝App的用戶還能以短信或語音電話的形式傳達到位,相較其他工具,可謂是消息傳達的「獨門利器」,名副其實的「釘必達」。
隨著對釘釘的深入了解,常老師發現其不僅有便捷、高效的通訊能力,辦公類應用也足夠豐富,如OA審批、公告通知、釘盤等,這些功能恰好與學校正在使用的第三方OA系統形成了互補。也正是這次偶然嘗試,為黃河交通學院的數智化建設埋下了伏筆。往後近十年的時間裡,學校不僅將OA系統的功能遷移到釘釘上,還把智慧校園的其他應用系統跟釘釘做了集成對接,並基於釘釘展開了諸多探索,以實現信息的無縫銜接和管理的精耕細作。
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如火如荼,2018年,河南省教育廳組織了一次本科高校信息化領導到浙大進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常老師代表學校前往。
回來後,常老師第一時間把學到的浙江省先進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和經驗,特別是浙江省高校正在進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校領導做了詳細彙報。
學校領導立即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研討,決定借鑒浙江省高校的經驗,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推進學校「最多跑一次」改革,轉變部門管理理念,提高服務意識,以「釘釘」為重要工具,實現審批不見面,服務在身邊。
具體來看:
OA審批功能
OA審批功能的引進,極大地簡化了學校的審批流程。無論是請假、報銷還是採購等事項,都可以直接在釘釘上提交申請,並實時跟蹤審批進度。這不僅節省了師生們的時間,還提高了審批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告通知功能
公告通知功能則讓學校的各類通知和公告能夠迅速傳達給每一位師生。無論是緊急通知還是重要活動安排,都能在第一時間通過釘釘推送给相關人員,確保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釘盤功能
釘盤功能為學校提供了一個安全、便捷的雲存儲平台。師生們可以將重要的文件、資料上傳到釘盤中,隨處隨地進行訪問和分享。這不僅解決了傳統存儲方式中文件易丟失、難共享的問題,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協作能力;
其他
此外,釘釘還提供了群直播、工作日誌、智能會議等豐富的應用,滿足了學校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師生檔案查詢、會議室預約、請銷假、通行證申請、設備報修、獎助學金申請……師生們在辦事過程中真正體驗到了「最多跑一次」的便利。
據學校《推進校務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學校在2020年7月底已基本實現70%以上校務事項網上辦事、掌上辦事全覆蓋,學校的服務質量與口碑也邁向新台階。
在與「釘」同行的近10年時間裡,常老師感慨頗多,相較於其他軟件平台,釘釘對於高校數字化的顯性價值,或許可以用「不花錢或花小錢辦大事」來形容。
2019年年底,疫情的突然爆發和封校,讓眾多高校措手不及,信息化的重要性一下子凸顯起來。老師需要直播授課,學生需要打卡考勤,各項需求一擁而上,給高校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對高校信息化建設成果的一次嚴峻考驗。
據悉,為了應對突然冒出來的大量線上直播授課需求,好多學校不得不緊急採購所需要的服務器,擴充校園網寬帶出口,部署直播平台等,花費達百萬以上。
但彼時的黃河交通學院卻因有釘釘成熟的使用經驗,面對考驗波瀾不驚:「我們甚至沒有花一分錢,用釘釘就悄無聲息地把疫情期間的很多問題解決了」。
疫情期間,學校需要迅速開展線上教學活動。
釘釘的群直播功能成為了學校線上教學的重要支撐。通過釘釘,老師們可以輕鬆地開展直播授課、在線答疑等活動;學生們則可以在家裡通過手機或電腦觀看直播、提交作業和參加考試。這不僅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還減少了人員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釘釘的考勤系統也為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釘釘打卡功能,學校可以實時掌握師生的健康狀況和出行軌跡;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可以立即採取相應措施進行防護。這不僅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率和準確性,還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019年後,隨著釘釘在全校的常態化普及,學校又繼續將關注點放在了專業版本的探索與數字化能力的升級上,逐步將校務文件、老師課件、學生作業等資料遷移至釘釘平台,並嘗試將具有學校特色的内容沉澱成分類知識庫,結合釘釘新推出的AI助理功能,打造學校自己的專屬AI助手,為師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便利。
此外,信息化部門還借助釘釘的低代碼平台進行定制開發,不斷完善訪客接待、設備報修等功能,開發了成績查詢、課表查詢、圖書查詢等應用。在各高校信息化群聊中,常本超老師還經常把看到的其他高校開發的特色應用,如利用釘釘自帶的日程實現按課表掃碼考勤等,及時分享到教師群,鼓勵教師利用釘釘現有的功能結合教學工作需要,創造出新的玩法。
「不同於中小學,高校的信息化建設門檻比較高,因為每個高校需求不一樣,統一的標準化系統,很難滿足所有需求。釘釘對於高校現在進行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通過開放接口可以與很多本地部署的智慧應用很好的融合。」常本超老師表示,未來還將攜手釘釘持續完善「最多跑一次」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校園服務、治理、教學與科研效率。
黃河交通學院與釘釘的故事,不僅是教育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一個生動鮮活的案例,更是對未來智慧教育廣闊前景的一次深情展望。高校數智化之路漫漫,但可以預見,更多類似的數字化故事正在悄然上演,不斷湧現,它們或隱匿於日常教學的細微之處,或顯現在教育管理的宏偉敘事中,正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創造、去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