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
靈動的江河水流,不僅賦予了杭州“人間天堂”的美譽,同時使其憑藉水網密佈的天然優勢,成為勾連南北、東西往來的交通要塞。
坐落於杭州市的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浙江交院”)成立於 1958 年,素有“浙江交通人才黃埔軍校”美譽。歷經 66 年的發展,浙江交院始終走在全國職業教育發展前列,在職業院校之林中有力凸顯浙江交通特色,走出了數以萬計的交通行業人才,有力支撐了浙江高水平交通強省建設,繪就出“有交通的地方就有交院學子”的壯麗畫卷。
近年來,浙江交院依托“雙高計劃”建設,深化協同育人服務校園新基建,引領數智賦能專業升級,特別是在校園智慧管理服務方面,依托“專屬版釘釘”推出 “交院釘” APP,在短短 2 年的時間迅速躍升浙江省高校智慧校園建設評價排名前茅,成為全省信息化標杆學校,用“交院速度”描繪出了智慧校園該有的模樣。
本期 “Ding Talk Case〞將走進浙江交院,探索其如何通過“專屬版釘釘”,打造無縫化集成、個性化定制的數字化平台樣本,為師生提供“自助辦、零次跑”的校園生活體驗~
在 2021 年,學校師生普遍反映本該縮減工作量的“網上辦事”流程,卻並沒有帶來想像中的便利:“之前的辦公流業務協同特別不流暢,“微信、釘釘、網上辦事大廳、各個部門自行開發的小流程並行,師生找不到統一入口”。
除入口繁雜外,系統數據無法互通、響應不夠及時,共同造成了線上辦事的低效。常見的困擾如學生信息數據各系統不統一,人事系統的人員信息變動也不能及時同步到辦公和財務系統,數據無法真正流動起來。
也正是在這一年,在浙江省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的背景下,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推出《數字化改革三年行動(2021-2023) 計劃》,提出要高效構建 “1+5+2” 數字化改革新平台、 新機制、新模式,建設 1 個公共基礎平台,構建 5 個以上標誌性多跨場景應用,開展數據治理與網絡安全應用創新,切實解決師生關心的難點、痛點、熱點問題。
通過長時間調研市面各類產品,學習其他學校的“過河經驗”,圖書信息中心的老师们將最優解鎖定在了釘釘:學校通訊錄基於釘釘而建,“一個場景,一個群”的優勢更增加了不同場景服務的便利性。此外,釘釘的社交屬性、數據安全、兼容性表現優異,而且能與原有數據中台、辦公平台很好地適配,是一個沒有短板的“六邊形戰士”。
為了更好地適配學校需求,浙江交院選擇了更安全、靈活、高效的“專屬版釘釘”,成為省內高職院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一天多部門來回奔波,只為獲取一張蓋章證明;報銷季財務處人潮湧動,發票與報銷表格填到手軟;合同審簽流程漫長,進度跟蹤與催辦非常困難……
這些高校裡經常出現的老大難問題,在浙江交院得到了一一解決。
“交院釘”支持用戶身份核驗、數字化蓋章與電子發票真偽識別,教職工只需線上發起申請,即可線上簽署、自助打印各類證明,自動跟進報銷與合同審簽流程,無需在行政樓、人事辦公室、財務處之間來回奔波,也無需避開節假日、週末、人員外出等節點,實現了從“一張表、多次跑”,到“自助辦、零次跑”的體驗升級。
教職工系統的突破性進展,讓浙江交院把目光聚焦到了學生端的系統改造。2024 年,學校推出了“交院釘”一站式學生社區,支持學生社團活動報名、獎勤助貸申請、活動場所空間預約、心理教育諮詢等日常活動的線上辦理,將“學思並重”、“知行合一”的學風吹到了每位同學的心坎裡。
比如,在“走下網絡、走出寢室、走向操場”的號召下,學校社團百花齊放,但社團的招生、報名、活動安排等都是通過紙質材料來完成,工作量十分龐大。每逢獎學金評選階段,各班委同樣要採取最原始的人工統計、算分與核對的方法,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錯。在“交院釘”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幫助下,這些此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的工作被系統一一簡化,學生只需線上申請、辦理即可,結果隨查隨看、進度一目了然。
百余項服務,數十萬辦理次數,百萬次人員訪問,浙江交院如何僅只用3年時間,搭建起如此大體量的“超級 APP”?
“專屬版釘釘”的統一入口及宜搭平台,是圖書信息中心老師們跑出“交院速度”的秘密武器。
“在 2023 年浙江省高校智慧校園評價中,交院獲得了 985 分,在所有高職院校中,排名第一。得高分的原因之一,在於我們利用釘釘的宜搭功能開發了各類“一件事聯辦”應用。圖書信息中心負責人馬振南主任表示,學校基於泛微、宜搭等低代碼平台快速搭建並上線了許多定制化微應用,靈活滿足了學校臨時性、突發性的各類需求。
日積月累之下,多個“小而美”的功能便共同彙聚成完善的數字化平台,宜搭定制化、低成本的開發能力,也成為學校在全省智慧校園評價中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功臣。
時至今日,李娜老師對幾年前請假功能的快速上線依舊記憶猶新。
彼時正值特殊時期,出校管控頗為嚴格。為了方便學生請假,浙江交院快速搭建了一款請假銷假應用。學生只需提交一次申請,即可線上完成審批,學生返校後,自助刷臉銷假。同時,學生外出信息將會自動同步至安全保衛處,學生超時未銷假,也將自動提醒學生、班主任與輔導員。這項功能每日都要處理數百個請假事項,成為學校應用量最高的服務之一,不僅方便了學生校園進出,也為平安校園建設提供了數據支撐。
此外,浙江交院還搭建了一個評標評審系統,僅用了兩周時間就在宜搭平台上完成開發,為相關人員了解審批進度提供了便利。在安全管理方面,學校還開發了一款資產巡查系統,該系統具備巡查打更、人員定位及監督人員抽查等功能,極大方便了安全校園的建設。
在人工智能大潮下,浙江交院還積極融合 AI、AIGC 等技術, 通過接入大模型、語音識別、人臉庫、 圖片識別等核心能力,描繪出AI+智慧校園的“未來畫卷”。
例如:
為更好地服務師生,學校建設了一個專屬“知識庫”,並通過 AI 技術開發了“交院小智”智能客服系統。這一系統彙集了教務、財務、學生事務等多個領域的常見問題,可以通過 AI 客服提供 24 小時不間斷的服務。信息的快速獲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活管理能力,也推動了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在校園安全方面,浙江交院還通過建設智慧平安系統,將數字孿生與 AI 技術的融合,進行案件/接警數據智能分析,支持對重點位置進行監控與主動預警,創新性地實現了主動預警、安消一體化、查寢無感化的便捷校園管理。
“我們學校數字化改革一直堅持 “連接、融合、創新、增效”的建設理念。我覺得這個也剛好代表了釘釘的建設理念與作用。馬振南主任表示,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探索發揮釘釘平台作用,積極探索 AI 助理與學校日常教學管理結合的場景,同時適應新一輪雙高建設要求,聚焦交通類專業群數字化改造,為各專業群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應用方案,進一步構建“AI+職業教育”的數字化教學新生態。